今天受邀請參加了香山古城計畫的介紹,見到了之前視頻號上經常出現的田主任,也見到了他所拍過的騎著單車帶著帽子賣咖啡的那位先生,也見到了中山本土公眾號大V部落客吱吱熊。
不說不知道,香山古城的改造計畫遠比我想像中的複雜與困難。
一、垂垂老矣的孫文西路步行街
對於中山優化文旅的題目,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見解,離不開的一個題目是,中山的孫文西路步行街將何去何從?
現場解說的領導者說,2022年中山政協會議上,許多政協委員都提出了要優化孫文西路的提案。足見這短短的步行街,其實是中山人民心中十分重要的存在。
如果說哪一條道路承載著中山人最重要的文化記憶,孫文西路敢認第二估計沒人敢認第一了。
今天令我有點觸動的是,田主任提到一個詞“業態”,我的理解是“行業生態”,為什麼1998年開通的步行街,仍然保持著當時的業態?隨著電商的崛起,靠賣衣服賣鞋子的業態怎麼能維持繁榮?
相信讀者們的心中也有著同樣的疑問,為什麼不能轉個角度,在深中通道通車之後,讓這條街變得更好玩?
過去的十一假期,孫文西路步行街給了一個答案,香山劇場的火爆,展現了老石岐一點點小改造,即能煥發強大活力的時刻。足見管理者的日夜思索怎麼樣讓這條百年老街重現生機的努力。
你能想像像中山百貨大樓改造後的外牆上的顏色是管理者討論很多遍,嘗試很多遍調出來的獨特顏色嗎?
我們看到的是外表的變化,但管理者們思考的是步行街的下一步怎麼走的方向。
當故事繼續進行下去的時候,田主任告訴我們,步行街就像一位垂垂老矣的老婦人,她背著60斤的重擔,根本無法承載人們對其更多功能轉變的期望。
怎麼理解?步行街的下水道,是100年前建成,百年來未出現過水浸的情形,足見中山先輩們的工程有多優秀。
但她真的老了,想讓步行街有更多的餐飲去推廣中山美食,或者會想在街中增加住宿的地方,都很可惜,現有的排水渠道是直排的,環保不達標,而且符合要求的消防設施根本沒有。
不但是排水渠無法承載,連供電也是不足,要轉換功能,整個街區的電網也必須重新改造。
另外,也有朋友提出來,應該要將步行街建築物二樓的地方開放出來,但很可惜,這條街上200多幢的建築物,幾乎都是CD級危樓。
排水排污消防供電,你能想到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這裡都不具備,這裡不發生意外事故已經很好了。
而幾乎一般人覺得好玩的項目,想要落地都非常困難。這就是百歲老街修修補補無法突破的困境。
當中山人意識到鋅鐵棚的廠房,無法承載中山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推動工改成了中山的頭號工程。工改充滿了陣痛,甚至很痛,但如果不改,中山的工業前景何去何從?
當中山市政府從長遠發展的高度去推動工改,著力破除土地碎片化之困的時候,步行街面臨的又何嘗不是另一個「工改」戰場?
二、鷹的重生
垂垂老矣的街區,想要改變這種不符合時代需求的業態,除了來一次徹底的改造,別無他法。管理者將這個工程形像地寫作「活化工程」。
活化,代表著重生。
TCL創辦人李東生在2005年收購法國湯姆遜之後,遭遇過巨大的困境,18個月虧損18億元,在TCL的生死存亡之際,他寫了一篇文章《腐的重生》,推動整個企業轉變,20年後的今天,TCL已成為中國最大型跨國企業之一。
《腐的重生》其中一部分內容如下:
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
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這時它的碌變得又長又彎,幾乎能碰到胸脯;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捕捉猜物;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翅膀變得十分沉重,使得飛翔十分吃力。
此時的鷹隻有兩種選擇:要嘛等死,要嘛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150天漫長的蛻變。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並停留在那裡、不得飛翔。
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待新的喙長出來。鷹會用新長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鮮血一滴滴灑落。當新的趾甲長出來後,鷹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鷹重新開始飛翔,重新度過30年的歲月!
現在的孫文西路步行街,就像是40歲的老鷹,忍受不住陣痛,前景只是黯淡無光,最終被時代拋棄。凝聚多少世代中山人記憶,甚至無數海外中山人的精神家園,如何能就這樣沉淪?
但改造談何容易?整條街200多幢建築物是危樓,整個街道中央的路面需要崛起重構,這個陣痛又何其大?
而且,政府手中的資源只有30%左右,需要打動70%的業主投入改造,需要多少輪的談判,多少輪的扯皮?整個街區的圍蔽,對現有租戶的影響也十分巨大。
管理者們從中面臨的阻力,絕非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三、堅定地推進
深中通道通車之後,我曾寫過很多次,為中山市舉力接住潑天流量的努力而點贊,其中石岐區迅速擴容停車場,官媒積極推廣吃喝玩樂之處,道路快速整改等等方面去看,石岐區堪稱優秀。
問題是存在的,但解決問題的態度也非常堅決。
今天,石岐發布正式宣布,步行街進入圍蔽期《香山古城孫文西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活化計畫第二標段施工告示》。
剛恢復生氣的步行街,卻進入12個月的圍蔽期,這當中所面對的輿論壓力會有多大?
圍繞著怎麼圍蔽,怎麼改造,也有很多細節的想法。
例如圍蔽的材料絕對不是藍色的板材,而是讓人舒服的板材,再加上有文化的壁畫,務求改造期間的文旅功能不褪色。提前與商家溝通,務求讓改造的阻力降至最低。派出團隊,一戶一策逐位房東溝通,務求工按期順利推進。
凡此種種,細節之處見真章,專業人做專業事,我認為石岐區管理者們展現的專業水平,讓筆者一位普通市民深感佩服。
或許正是這樣的團隊協作下,才有了深中通道之後的快速反應能力,順利接住這一波潑天流量。
四、寫在最後
身為一般市民,我們應該對於政府的努力給予更多的理解與支持,皆因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早已有人想了千遍萬遍。
所以,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負重前行罷了。
讓我們期待經歷短暫痛苦之後的孫文西路步行街,迎接其未來的百年重生。
PS:今天的文章是有感而發,純粹個人見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發出評論參與討論。
原文連結:香山古城,中山「工改」的另一個戰場